长沙学区房-长沙新楼盘-长沙二手房-房价走势最新消息_小华聊买房

黄宗羲定律:明亡于日本,清亡于变法

https://www.0731ke.cn 0

很多人都认为大明把倭寇干死了,其实,大明是被日本人的白银掏空了,是被张居正的改革搞废了。

很多人以为,大清的问题就是守着儒教,不肯变法。其实,恰恰是洋务运动30年,将大清给搞残了。

无论何种,背后都有着黄宗羲定律的诅咒。


大明的时代,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国内多派系厮杀,物资极度缺乏。


然而,巧合的是,日本人凭空发现了大量的银矿。此后,就用这些廉价的银矿,从大明这里交易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商品。


由此,大明开启了全面的出口导向。


由于大明的核心统治权其实是在文官集团,这批党内民主的少数人,通过准国企的方式,压榨大多数农民,实施积极的出口政策,从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的白银。


整个社会产生的所有财富,并未能被用于贫民的购买力保障,而是进贡文官体系和宗室们享用。


大多数明朝的农工商,仿佛人科动物般,承受着整个帝国的所有成本。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疯狂的出口导向补贴日本,使得明朝的物价不断暴力拉升,失业率普遍,普通人根本享受不到任何明朝中后期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好处。


与之对应的是,大明的财政也被党内民主引发的体制成本不断快速消耗,几近衰竭。


于是,张居正出现,一位号称力挽狂澜的人物。


其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强化财政,以免于帝国的沉沦。


可他的所有举措,始终还是要以现有的官僚技术团队为依托来实现夯实财政基础。


由此,这个金字塔体系下的财富分配机制再次发生了其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顶层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让渡自己已经占有的利益。其扩充财税的思想,就是要从自己之外获得更多财政收入。


而作为官僚技术团队,更是不可能没有好处费就帮你去额外做事情。没钱,谁帮你去做事情?


因此,张居正的改革,本质上,就是把一通折腾的成本、外加新一轮抽税的负担,全部甩给了底层民众。


事实上,正是这次改革,为后续明朝加速败亡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经此一役,大明民间的内需购买力进一步衰竭,配合廉价倒卖资源给日本所遭受的长期掏空,明朝的整个产业体系早就已经彻底败坏了。


当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回忆这段历史时,。他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後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翻译成今天的话,不管你的改革初衷有多好,每一次重大改革,到最后都是增加了底层人民的税赋负担。这就是黄宗羲定律。


事实上,这个定律高度契合与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而与现代保障本国民众购买力为第一要务的英美社会经济框架完全不同。


更为讽刺的是,后来日本的太阁竟然用大明出口导向卖给他们的廉价商品,跑去朝鲜和大明的军队又干上了一仗。


当后世很多人感慨大明抗倭的传奇,其实大明恰恰是亡于日本、亡于张居正、亡于出口导向。


—————————


时钟拨到洋务运动。


这次又是文官体系提出,要变法,理由比较新颖,那就是要像洋人学习“坚船利炮”。


巧合的是,这次还是大清的党内民主团队提出、并积极实行的。


大量的文官和宗室积极的开设各种国企,恨不得用国企把西方人各种新型的工厂都照搬过来。


由此,洋务运动30年再一次掀起了出口导向的浪潮。


像纺织业,自然成了当时一个非常热门的前沿产业。


反正本国民众工资不值钱,各种矿产可以随便挖,土地想抢就抢。


原本大清皇室是希望通过这场积极的学习来让国家强大,可到头来,无论是当时的国企、还是买来的很多所谓的先进东西,甚至是纺织业出口,都是以牺牲本国民众内需购买力为前提的。


看似极度繁荣的洋务运动,确实让大清的名义GDP冠绝全球,甚至一度让日本人都感到敬畏。


可为何偌大的一个大清竟然干不过刚刚起步、且非常贫穷的日本呢?


本质上,积极学习英国的日本,并不是与大清的全国去拼命,这是它拼不过的。


它其实只是和大清宗室打仗,以一国之力干死了一个垄断了全国购买力的皇室。


也因此,这个爱新觉罗的家族可以完全不顾及全国的利益,直接同意签订天量赔款给日本。


要知道,这些赔款后面可又是全国的民众去承担。


从黄宗羲定律来看,这30年的变法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洗劫民间购买力。


表面看,国内搞出很多牛逼哄哄的新产业,可经过清日一战,全部被论证为是垃圾,不值一文。


所以,洋务运动,等同于文官体系和宗室抢夺民间购买力的30年。


至于辛丑条约相当于又狠狠的抽了第二次的天量税,大清国力彻底被掏空了。


大清越是挣扎,最后越是沉沦的快。


————————


在金字塔的社会框架下,购买力仅仅集中于社会的少数人群,大部分人没有购买力。


也因此,这样的社会本身就是积贫积弱的。


诚如我一直所说的,只有产销对路下的生产,经过交换后才是财富。


你连需求都没有了,生产的越多,垃圾越多,债务越多,财政越亏钱,金融越危险,通货膨胀越高,物价越高。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积极玩起来对外补贴模式的出口导向,那上述的这些问题会极速放大。


其实,美国这样的社会,看似只有地图上这么大,可真实美国包括了欧洲、澳洲、新西兰、日本等诸多发达国家。


因为,美国的治国理念并不是像明清那样,全部站在生产的立场去看问题,而是站在需求的角度去拟定整个国家的政策和体系。


站在生产的维度,信奉生产就是财富,自然农业就成了根本,越是落后的产业越是大家活命的东西。


站在生产的维度,官家的任务就是将全民的购买力收归自己,却又不知道该买什么。


低端点,造宫殿,泡妃子,畅享人生;


高端点,买战争,而且最好是买可以打输的战争。这样才可以凝聚人心,获得源源不断的财税。


反之,以保障无特权户籍福利制为基础的英美体系,则完全是站在国内购买力保障第一位的视野。


也因此,他们宁愿舍弃更多的统治领土,只要对外贸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并把贸易中的成本尽可能让渡给对手。


就像现在的拉美,不管你反不反美国,那里的好处全是美国的,可是统治成本全是本国党内民主的那些精英人士的。


这使得拉美也是内需非常差,并高度依赖美国的内需消费来拯救自己的经济。


由此,看似美国没有占领拉美,却真正获得了远比占领更多的好处,且大部分利润归于本国民企和家庭。


至于前面提到的这些发达国家,也是高度依赖美国的内需,从而与美国形成了极为牢固的利益联盟。


像明清这种,注定会不断的打仗,且只有在战争中可以释放掉归拢的大量购买力,并为下一次捞钱做足工作。


所以,对于明清的商人和投资客,除了把自己与朝廷抽税的东西绑在一起,其它都是赚不到钱的。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2018年的奇文《咸鱼,黄金和房子》


真正可以在大明获得天量财富的,一定是涉足盐铁生意的大商人;


同样,真正可以晚清获得惊人财富的,一定要去办洋务、办国企、修铁路、卖矿山。


只有在朝廷疯狂抽税的时候,你去蹭点、分杯羹,才可以改变你的家庭财富地位。否则,就只能继续当那人科动物。


而对于明清朝廷来说,其实也很纠结:


是拼命往死里抽税来夯实财税好,还是慢慢煎熬等死好呢?


一曲孤魂泪,

两鬓已成霜;

世事如行云,

当知梦与醉。


——A森书(版权所有,切勿抄袭本诗)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