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区房-长沙新楼盘-长沙二手房-房价走势最新消息_小华聊买房

洋务运动,大清真的是废材吗?

https://www.0731ke.cn 0


不要浪费一次超大规模危机,迎接一生一次的机会


时代饶过谁


太平天国被干掉后,汉人精英大臣开始建言满清朝廷,要积极向洋人学习。最最起码,要做到武器、工业的很多国产替代、独立自主。


毕竟,这些大臣是亲眼见过洋人不断迭代升级的武器威力是多么惊人,确实是令人后背发凉。


考虑到当时朝廷的条件是国本不可变,所以,积极引入“术”,就是直接把人家的工厂等全部抄袭过来。


同样的逻辑曾经也在日本发生过,日本人称之为为“和魂洋才”。就是骨子里还是日本人,但是一定要掌握好西洋人的才能。


而大清从来不缺嘴炮,直接喊出“中体西用”。熟悉“体用论”概念的朋友都知道,这个说法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是有褒贬之意的。就是,“体”要高级很多;“用”是末流。只不过,形势比人强,因此,不得不两者结合起来。


很明显,大清其实自己是不愿意去做改变的。然而,没得选,洋人太猛,还阴险狡诈、唯利是图,干不过人家。所以,其实学也是被动的学,情非得已罢了。


事实上,凡是系统性学过这门学科“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的朋友都了解,中国接触西方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开始就是术,比如直接买武器;第二步是自己生产武器,这就是第一次洋务运动干的事情;第三步是觉得制度有问题,要玩宪政,然后失败了,就转向为孙文革命。整个过程是一个逐渐从术攀升到道统抉择的过程。


洋务运动之所以重要,恰恰是中国沿海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接触到市场经济,尤其是近现代的制造业。


当然,当时也是以国企模式为主,因为民企根本搞不懂这是什么玩意儿。


各种官办大工厂开始启动,其中的很多细分供应商则由各种关系户把持。


一时间,中国的GDP也是扶摇直上,短短小几十年,据说GDP已经是全球第一、第二的交椅。


叠加攻打太平天国战役中首创厘金制度(向工商业收税),为当时的财政注入了大量新鲜活力。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经济史上头一次系统性努力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重大抉择。只不过,是有前提的,“中体”意味着祖宗之法不可变、江山不可废。


———————————————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关旧社会的土豪劣绅、买办等说法,其实这大多是第一次洋务运动时代产生的。


因为庞大的制造业建立,一方面需要大量人才去引入和对接西方的这些产业,这些中间人阶层就是买办;另一方面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复苏,也让很多人的收入来源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朝廷对农村、地方的管控逐步松绑,产生了大量自负盈亏的土豪劣绅,这是一种新的治理平衡。


农业后进国家就是这样,首次接触大规模制造业,往往是眼花缭乱。一旦自己学会点什么,瞬间感觉自己牛逼到爆。


所以,开着军舰去日本港口喝花酒,然后找理由冲动性痛扁日本人,也就顺理成章。


对于日本人而言,大清的强大也就意味着日本的没落。


因为制造业的产能增速永远跑在需求增速前面,如果不能把大清转为化自己的经济殖民地,甚至还要被大清抢了自己的势力版图,这本身就意味着日本赌国运的彻底失败。


所以,当日本不宣而战北洋水师且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对于日本是一场彻底改变国运的节点。但是,对于大清又何尝不是?


既然牛逼到爆的第一次洋务运动所制造的军工体系还干不过人家小日本,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开始反省,光靠“术”还不行,要改变“道”,要改变“体”,要全面更加深入的学习西方人。毕竟,日本就是这么强大起来的。


一时间,所有的矛头全部直向满清的腐败无能,根本不提满清所铸就的制造业体系是中国后续制造业的第一次筑基。


体制内开始认定要学习西方宪政,体制外则开始认定要激进干翻大清满人。


可以说,第一次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史上重大节点。如果北洋水师胜了,则中国可能会延续此前的温和改革路径继续下去。但是,很不幸的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自那以后,中国开始走上激进革命的路,而且越是往后越是下重手。


在面对西方文明的繁荣,这既是中国经济史上第一次明确尝试寻找“道统”的努力,更是不可逆的前进过程。


——————————————


坦率说,中国出现第一个世界级的城市上海,也是洋务运动时代的努力所致。


以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制造业集中于此,然后逐步将大量产业链分工体系向内地分派,逐步构建了中国最早的国内工业价值链分工体系。


百年前的20年代,那时大清刚刚结束,一战也刚刚结束,为何中国的民族资本可以迎来接近10年的超级繁荣期,就是第一次洋务运动打下的工业基础。


而这10年的繁荣,又为后续民国政府提前布局将大量制造业搬往西南地区,进而进行有效的长期抗日战争作出了决定性的准备。


第一次洋务运动,首次让民间亲眼见证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强大和完全不同。它不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从生活方式上系统性的冲击和颠覆。


大清开始到处委派对外留学生,这些学生中大量回国的人对于后世中国历史影响巨大。


而整个运动的关键是,诞生了一大批完全独立于大清统治阶层的商业权贵阶层,并成为主导后续几十年中国历史的关键性力量。


只不过,第一次洋务运动依旧是国企为主,依旧是关系户为主。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把人家的这些制造业全部搬过来,却不能培养出自己的市场经济,自然也就干不过其它竞争者了。


客观而言,大清从来没有过发展国内大循环的思路,更遑论积极培养国内私有产权保障机制。所以,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需求端去匹配,不过是在生产垃圾而已。


不仅如此,大清玩洋务运动据说是为了“求富”,可到头来最多是富了财政和小部分人钱袋子罢了。


真正的“富”,理应是私营部门产权保障体系下的购买力保全,而不是有形之手拼命构筑一套工业体系就叫做“富”。


因为,你生产的东西再多,没有购买力去匹配和交换,其实并不是财富,而是成本的不断支出。


当面临外部冲击(如北洋水师败了),本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弹性和韧性可以快速组织有效的反制能力。所以,一旦败了,就是系统性的垮塌。对标珍珠港被炸烂美国可以飞速组织武器生产,大清的孱弱可见一斑了。


必须看到,强大的制造业本质上就是军工战备能力的体现,其必须建立在购买力的基础上来得以稳健运行。


而对于大清只关注自己精英阶层购买力保存,却把民间视作奴口可以随意收割,天然就不具备发展强大制造业的能力。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东西找不到足够的买家,也就赚不到足够钱去保持自己的产业迭代升级。因此,它们逐步变成了少数权贵捞钱的门道,却不可能真正改变大清的综合实力。


当然,我们能够理解,这是那个年代人们思维认知的限制,他们或许已经做到了当时的极限了。


那么,下一时代会如何呢?


须知,如果还有一次甲午海战,中国必须是低成本大胜,那将是国运新的起点。


显而易见,GDP并不重要,能“干”才是最重要!


那么,靠什么来确保能“干”呢?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