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区房-长沙新楼盘-长沙二手房-房价走势最新消息_小华聊买房

房地产这碗饭接下来该怎么吃?(上)

https://www.0731ke.cn 0

所谓“跟狗吃屎,跟虎吃肉”,房地产算是不折不扣的大买卖。在过去二十年的“黄金时代”里,干上这一行,无论是开发商老板,还是在某个环节上能分一杯羹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大多数都吃得满嘴流油,打着饱嗝剔牙。

一个前辈曰过:“唯地产与卖淫难改也!”-------意思是,地产与卖淫一样,都是好赚钱的行业,干过了之后,转行干其他的都没劲。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全国已经有13万多家房地产公司,数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是什么概念?平均每1万人,也就是3000户人,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

 

吃房地产这碗饭的人,更是达到了1000万人左右。而这1000万人,还是狭义上的,主要包括开发企业、建筑企业、设计单位、策划、广告、销售公司、中介公司的直接从业人员,不包括流动的建筑工人、物业管理人员以及房地产上下游的关联行业。

 

其时,大中小开发商百花争放、百家争鸣。国家政策也放得开,各种产品类型、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精彩纷呈。每一个最基层的从业人员,都对未来的发展抱满希望,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真个是:音量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这是一个多么浩浩汤汤的支柱产业?

 

这些从业人员和仰赖他们养活的家属,嘴巴张开,大概有100亩那么大,一日三餐都要往里面填。





 

“赐我梦境还赐我很快就清醒”

 

----------这个行业,现在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原因很刚性:

土地资源就像用了4个小时的苹果手机电池的电量显示,已经变红、告急了;

城市化进程的进度条,就像悬疑片一样,已经到了幕后主角浮出水面的阶段了;

各种限制性的调控政策,就像裹脚布,已经把行业行政化,走规定步伐了。

 

大小开发商混战的“战国时代”已经结束了,以央企为代表的大一统的地产“秦王朝”已经到来,20%的房地产公司做了80%的房地产份额。

 

     很多曾经做过一两个小项目的开发商,实际上已经变成空壳,几年没有项目可做,甚至未来也看不到有项目可做的迹象。--------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曾经跟着他发财的“一揽子”小建筑公司、小设计院、小销售策划广告公司,也树倒猢狲作鸟兽散。在QQ里一搜,有许多“建筑设计师转行群”、“地产策划师转行群”,每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从业人员,都在未雨绸缪,以求自保。我曾经潜入其中几个群,看他们的聊天,实际上也并没有到很有效、很有规模的转行方向。

 

在这次弱肉强食的洗牌中,地产从业人员除了考虑转行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挣扎。

无论是以员工还是合作商的身份,混进“大企业战队”。尽管许多人攥紧拳头,用“不景气只会淘汰不争气”来鼓励自己,------可是,面对饭碗,谁会不争气呢?

所以,还是然并卵,这辆车只有那么多位置,连站票都卖完了。目前还活跃在“拿地一线”的开发商们,以及为他们“一揽子”服务商们,当然值得庆幸,他们本质上是在享用一场“资本的盛宴”。他们大可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但实际上,当房地产行业变成资本和垄断的乐园,万科可以被“野蛮人”举牌的时候,绿城也考虑自己建设销售团队的时候,碧桂园自己也做广告设计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老”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了,并非表示不中用,没有搞头了,还可以“老当益壮”。但是,年青时要“秀”自己壮,方式可以是一夜七次郎,也可以冬天拿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来。老了要“益壮”,当然不能这样胡搞,低端一点的,你可以像廉颇那样多吃几碗饭,代表身体倍棒,吃饭倍香。高端一点的,你也可以故意在桥上掉下三次鞋子,从而发现人才,指点江山。

-----我这么说的意思是,房地产发展到今天这种状况,从开发商到一揽子从业人员,应该要想想这碗饭该换个什么新吃法,才能继续吃下去。

 

我先来谈谈现在比较时髦的一种新出炉、新玩法----空间产业。

 

以前的模式:拿地---盖房---卖,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无论盖的是传统的住宅、写字楼、商铺,还是巧立明目,戴上旅游地产、工业地产、养老地产的帽子.....目的都是卖掉卖掉,统统卖掉!还是老佛爷说得好,什么西班牙、葡萄牙,他们只是老问咱们要东西,要得不好意思了,所以才换个名字来要,其实是一伙的。

 

      当然,有一些商场,以自持一半之类的来增强客户信心,但实际上即使是所谓的自持物业,仍然是拿去抵押贷款了,相当于卖给了“银行”。B哥曾经认识一个所谓“真正自持做养老社区”的老兄,说起理论来一套一套,“只有自持才能做好养老”。然而最近,他们开始悄悄给养老住户打电话:“想不想终身拥有那套房子,顺便也做一个稳健的投资?我们那个房子可以卖给你。”瞧,还是要卖!

 

为什么各种物业类型,最后都殊途同归,走上“卖”的道路呢?这里面有一个底层的核心逻辑,那就是:在中国,无论哪一种物业,其用于租赁或经营的真实投资回报率是很低的。

 

售楼小姐拿着计算器给客户算商铺的投资回报率,马起胆子用了最高的租金行情给客户算完后,“瞧,租金回报可以达到6%,而且租金还是递增的。关键是,商铺价格还要涨的嘛。”

的确,售楼小姐说的“商铺要涨”才是关键,投资者看中的更多是资产的价格还要涨。如果是6%的回报率,鬼才有兴趣----老子和银行贷款和你买商铺,利息都不止6%,爷在外面借钱,利息是每年15%,这都还算是低的啦!


所以,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投资者,看中的都是“卖”,涨价后找下家,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才好玩,也只有好玩,玩的人才会多,玩的人多,才玩得下去。


现在这种所谓的“空间产业”,无论是住宅、写字楼,无论如何包装、运作,其逻辑是“做存量房”的运营,本质就是“二房东”。不可否认,这当然是一种可以持久的地产运作方式。住宅方面以自持房为代表,写字楼方面以毛大庆的“优客工场”为代表。但是,恕我直言,

------做租赁和经营的回报,没搞头。




住宅类的我就不想多说了,肯定不如把房子直接卖掉赚钱。由于写字楼近几年价格没跟着涨上来,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尚可研究研究。

 

笔者所了解的一些二三线城市“联合办公”类的空间,基本都是亏本的。我当然不会以偏概全,认为联合办公这种形式是不可行的。这与办公的场所、谈下来的承包价、以及后期的运营当然都有关系。

但是,我们脱去“联合办公“的概念,如果他本质上仅仅是写字楼,那就不过是像棒棒鸡一样,将整鸡分成小块。假如仅仅是这样一个生意,我认为是不成立的。因为,真正付得起房租的,恰恰不是那些吃小块鸡肉的公司,而是那些赚钱的大公司,而大公司是不会吃小块鸡肉的。因为对许多大公司而言,彰显实力撑门面是一个重要作用。

而且分成小块之后,就势必要牵涉到很多的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空置成本,这个生意真的没多大搞头。


可是有人会说,许多联合办公类的空间都拿到几轮投资、估值动则几亿、几十亿,怎么没有搞头呢?别人爱给几百亿都是别人的事,不能因为有人给了钱就代表这件事有搞头,就像默多克这样的大亨都娶过邓文迪,你是不是就要把邓文迪当女神,对着她撸?

 

你当然还可以这样解释:风险投资算是最聪明的资金之一,他们看好一定有他们的理由,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假如这样说,我还是认同的,因为以我的浅薄认知,确实看不出这个所谓“空间产业”有什么搞头。如果非要说这样做有搞头,我只认同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承包价特别低,遇到了某些抛售价或友情价,但如果是这样,是不能长久的。因为租期到了之后,又会回到市场价。


如果增加一点想象力,也就是风投公司出“创业类”的资源、空间产业出“场地类”的资源,他们共同形成一种孵化功能,收益不仅仅是来源于租金,而更多是来源于“创业公司”股权的成长性,那么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可是,培养、扶持“创业公司”的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专业、很难的事。在这件事里,办公场所和租金可以忽略不计啊。风投公司自己搞一个办公空间就好了啊,这都不会,还能扶持创业企业啊?

 

我的意思就是,我不看好以租赁和运营的“空间产业”,那么,地产人还可以怎么吃这碗饭呢?昨天出了个新闻,万科入股链家。抓住存量房的这个入口,进入地产的后服务时代,这貌似已经成为地产人的一个共识。

 

二手房这口饭,能吃吗?

 

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